【練琴2.3事】
受孫巧玲教授的邀請,昨天在台藝大開了一堂大師班。台藝大的學生技術都無敵厲害,看著他們,就像看到年輕的我。
小時候的我,對技術的追求無比熱衷,又一心一意的練琴,對坐下來讀書,討厭又藐視,覺得隨興、浪漫的追求音符很帥,看到有關“文字”的東西就倒彈。偏偏我有一個喜歡寫字又喜歡查字典的媽媽,國中之前豆芽菜附近看到的“英文字”,她都會用術語字典把它查出來,用中文把意思寫在旁邊,等到大一點,那自然就成為我的工作-拿到譜第一件事就是查術語。
這重要性,就好像全篇的英文,如果不把裡面不認識的單字查清楚,就根本搞不清楚文章在講什麼。
樂譜中從速度到表情的各種術語,是了解作者音樂在講什麼的入場卷,如果全憑演奏者的直覺去感受、去想像,很多時候是會表錯情、會錯意的;同樣一段優美的旋律,旁邊寫著“熱情的”跟“寧靜的”,是不是對演奏者的感受就會截然不同?
如果演奏想要“演什麼,像什麼”,請從查術語開始喔。
ps. 恭喜陳家堯同學(右3)獲全國賽優等第五名